巴尼特·纽曼
《害怕红、黄、蓝 IV》,1969-70
艺术家
巴尼特·纽曼
名称
谁怕红黄蓝IV
创作年份
1969-70
技术和尺寸
布面丙烯,274.3 x 604,5 厘米
收购年份
1982
与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获得
在与蒙德里安的艺术理论对话以及对美国当代艺术中的“悲剧”(戈特利布、罗斯科)和动作绘画(波洛克)的审视中,第一个版本创作于1966年,第二个版本创作于1966年。 1967年版本,1966/67 III。版本,以及 1969/70 年图片序列“谁害怕红、黄、蓝”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版本,巴尼特·纽曼于 1970 年去世前完成了该版本。
20世纪60年代,这些“大画布”对唐纳德·贾德和弗兰克·斯特拉的画作起到了示范作用。画家在 1969 年总结了他的基本色域问题“红、黄、蓝”:“我开始创作这幅画,这是我在《谁害怕红、黄、蓝》系列中的第一幅画,作为‘第一幅画’,毫无准备。我希望图像应该是不对称的,形成一个不同于我曾经创造过的空间,一种“不平衡”。在我建造了主要的红色主体后不久,颜色问题变得至关重要,只有黄色和颜色。蓝色是可能的——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面临着颜色必须被还原为主要星座的教条,就像我面临着纯粹主义者、新造型主义者和其他形式主义者的其他教条立场一样,他们的教条抵押了红色。 ,黄色和蓝色,通过将这些颜色转化为一种想法,从而摧毁它们作为颜色的能力,因此我有双重动机使用这些颜色来表达我的意图,他们使用它更具表现力而不是说教,并将它们从抵押贷款中解放出来。为什么有人要害怕红色、黄色和蓝色呢?”
在几年的时间里,纽曼不仅将画布的肖像格式转变为风景格式,还将它们的尺寸增加到几乎巨大的水平。在柏林的大型版本中其无与伦比的尺寸为 274 .3 x 604.5 厘米,纽曼决定采用一种基本的构图结构,在红色和黄色正方形之间的中间拉伸一条狭窄的垂直深蓝色带,这条深色垂直线也称为“拉链”,分割、打开和夹紧无框画面表面上相邻的同样大的红色和黄色彩色方块,纽曼的油漆避免了任何绘画笔迹;不透明的丙烯酸涂料分层涂抹,从而创建了一个完全均匀的表面,这黄色和红色三种发光颜色的“Outshine”也在不断变化。黄色和蓝色由一层颜色组成,而红色则由17层颜色相互叠加,以加强对比和和谐。颜色表面相互重叠。
这幅巨大的图像被严格简化为红、黄、蓝三原色;任何表现形式的关联都被完全消除了。对于纽曼来说,红色、黄色和蓝色是通过它们的强度和范围来定义同时对比的。纽曼的色彩形式在第四个版本中始终如一地达到了最终的、最终的完美:“在这幅划时代的作品中,结构对称平衡了色彩不对称,或者原色的强度破坏了格式的刚性。这幅画不再旨在完全平衡“谁怕红黄蓝IV在克服图像格式的同时使分歧明显”。 (阿明第二,1997)。
因此,纽曼的绘画也许代表了绘画史上的绝对终点,一种同样以伦理和哲学为基础的绘画意图,其中作品自主地存在,同时只有在被激活的观众接受时才变得栩栩如生。 :“画面中被蓝色稳定的那个人因为视觉上离他很近的红色和远离他的黄色,观众感觉自己站在画面的中间。他自己成为了画面的中心。”他周围的色彩空间。 (迪特·霍尼施,1998)。在这幅20世纪的冥想“虔诚的图画”中,如果没有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以及犹太东方的神秘传统,这是不可想象的,观众在亲近和距离的两极之间受到挑战,最终完全处于他自己提到:“崇高就是现在”(巴尼特·纽曼)。
巴尼特·纽曼 (Barnett Newman) 的《谁害怕红、黄、蓝 IV》是在国家美术馆之友协会的支持下,通过导演迪特·霍尼施 (Dieter Honisch) 的非凡承诺,于 1982 年从艺术家的遗产中获得的。这次收购在许多方面引起了很大争议,是在公众大规模抗议的情况下进行的;小报诽谤纽曼的画作是“学徒画家”的作品。他们也不回避对迪特·霍尼施的死亡威胁。
1982 年,在向巴尼特·纽曼 (Barnett Newman) 致敬的展览中,26 位德国艺术家每人向国家美术馆之友协会捐赠了一件作品。 1982年4月13日,纽曼的世纪画遭到一名来自萨尔州的躁狂抑郁症兽医学生的袭击,严重受损。直到 1985 年 1 月,经过高度敏感、成功的修复后,它才得以再次悬挂在密斯·凡德罗大楼内。从那时起,在美国科洛菲尔德在各个房间轮流展出的过程中,巴内特·纽曼的《谁害怕红、黄、蓝 IV》也一直是新国家美术馆迪特·霍尼施时代无与伦比的最高形象。
罗兰·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