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充满了金丝雀的歌声,空气中弥漫着马厩的味道。 这些感官印象对于博物馆来说确实是出乎意料的,它们来自于柏林汉堡火车站博物馆在一个冬天所呈现的奇妙场景。 为了寻找神奇魔药索玛,国际知名的德国艺术家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1961 年出生于布鲁塞尔)创作了迄今为止最复杂、最精致的装置作品。
“我们喝了苏摩; 我们已经成为不朽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了光明; 我们找到了诸神。”这句诗句来自《梨俱吠陀》,这是印度教四大创始经典中最古老的一部,也是许多颂唱神奇药水的经文之一。 就像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我们一样。 根据写于公元前 1 世纪的经文,这种饮料可以带来知识、进入神圣领域、幸福、财富和胜利的力量。 这是神和人都喜欢的饮料。
《梨俱吠陀》是 20 世纪开始的关于躯体成分及其主要成分身份的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关于后者的知识已经消失。 除了语言学家之外,植物学家和民族学家也将他们对万能物质的探索建立在用梵文书写的古代文字的诗意编码诗句的基础上。 在此过程中,他们努力使其中包含的线索与各自学科的发现相一致。 然而,迄今为止,对于索玛植物的身份还没有达成共识。
美国戈登·R·沃森 (Gordon R. Wasson) 是一位职业银行家和热情的真菌学家,他于 1968 年出版了一本综合纲要,其中讨论了蝇伞菌 (Amanita muscaria) 作为备受追捧的索玛植物,并将梨吠陀诗句的语言学研究与关于西伯利亚游牧民族习俗的报道。 由此联系,沃森提出了这样的论点:在蝇木耳中可以找到关键的物质。 他还假设,在索马尔仪式期间,这种蘑菇是通过直接食用(可能与牛奶和其他物质混合)以及通过之前食用过蝇木耳的人或动物的尿液而被消耗的。 卡斯滕·霍勒 (Carsten Höller) 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它可能是驯鹿的尿液,驯鹿的天然饮食包括蝇木耳。 从逻辑上讲,中亚游牧部落在公元前 2000 年至 1000 年离开该地区时,留下了蝇木耳和驯鹿的栖息地,从而逻辑上解释了体体及其成分知识的丧失。 BC从北方向印度河谷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