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贝克曼
自画像,1936
艺术家
马克斯·贝克曼
标题
自画像
创作年份
1936
技术和尺寸
石膏,整体着色,37.5 x 30 x 33 厘米
收购年份
1993
马克斯·贝克曼只创作了八件雕塑,创作于 1934 年至 1936 年间,以及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950 年)。和许多现代画家一样,他也转向了三维设计,但对他来说,三维设计并不具有德加、马蒂斯和毕加索或基什内尔、施莱默和马克斯·恩斯特作品中的意义。
尽管如此,贝克曼在这一流派中取得了独立的形式——尽管只是在晚年。从 1934 年的《黑暗中的人》到 1950 年的《耍蛇人》,他的人物形象很小,甚至小于真人大小,都是由体积庞大、名副其实的塑料质量决定的,并融入了一种非常具有手势性、有时是杂技般的延伸设计。它们是象征状态的体现,被放置在房间里,就像表达尊重的标志一样。有趣的是,她的风格比他的画作中类似的身体处理更加流畅,在他的画作中,体量从画面的背景中被更加边缘化。参考了罗丹、德加和马蒂斯的雕塑。
这幅自画像在这件小型雕塑作品中占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因为与其他人物相比,尽管头像是 1950 年制作的,但它是唯一“基于模型”的作品,代表了唯一真实的肖像。 1936年在柏林创作的这种自我形成,可能与创作当年的特殊环境有关,这给贝克曼的感觉是,这种自我质疑,这种对自身实力的检验,从而也是一种自我塑造。全面反映国家社会主义德国这段极其紧张的时期,必须全面澄清当前的现实。
正如安德烈亚斯·弗朗茨克 (Andreas Franzke) 在 1984 年描述的那样,这幅肖像画“以其异常镇定的表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困难时期的背景下,它并没有表现出屈服,而是表现出一种自豪的坚持自己立场的意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贝克曼如何完全从致密的物质中发育出头骨。坚固的琴颈底部,其引人注目的设计充当了棱角分明的头部的前奏,头部由大部分组成,确保了绝对的稳定性。”
这幅自画像对马克斯·贝克曼来说有多么重要,这一点从他包括的事实就可见一斑。 1937年雕塑流亡荷兰。 1948年,当他移居美国时,《头像》是陪伴他的作品之一。后来它归他的遗孀夸皮·贝克曼 (Quappi Beckmann) 所有。 20 世纪 50 年代,使用这种石膏制作了 6 个青铜铸件。
弗里茨·雅各比